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,他在六岁时即登基,享年二十四岁,最终因天花去世,统治时间为18年。虽然顺治英年早逝,但他后宫的妃嫔数量却颇为可观,记录在册的有三十多人。而在这些后宫女子中,竟有三对姐妹花,令人惊叹。第一对是废后与悼妃,这两位是堂姐妹,第二对是孝惠皇后与淑惠妃,她们是亲姐妹,而第三对便是今天要讲的孝献皇后与贞妃,她们则是堂姐妹关系。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位姐妹的家世背景。
孝献皇后和贞妃都出自满洲正白旗的董鄂氏家族。她们的曾祖父董鄂伦布,是董鄂部的部长,建国初期,董鄂伦布带领家族成员归顺了努尔哈赤,努尔哈赤为此感到十分高兴,并赐予董鄂伦布“鲁克素”的名字。之后,董鄂氏家族的成员在战争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还获得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爵。这一荣耀为她们家族赢得了不少声望和地位。
展开剩余68%关于这两位姐妹的早年经历,史料中并没有太多明确记载。不过,根据孝献皇后父亲鄂硕曾在南方驻扎的历史背景来看,孝献皇后极有可能是在江南地区长大。她不仅可能受过良好的教育,还很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,这也为她日后与顺治的深厚感情奠定了基础。
孝献皇后的身世一直是史学界讨论的焦点。有人认为她是江南的名妓董小宛,也有人认为她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儿的福晋,即顺治的弟媳。然而,经过考证,以上两种说法都无法得到证实。更有学者提出,孝献皇后可能最初是某位满洲籍军人之夫人,这一说法相对更为可靠。
孝献皇后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是在顺治十三年八月。当时,她被册封为贤妃,正式入主承乾宫。自从她进入紫禁城后,顺治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:他不再沉迷于“好色”习性,也不再那么情绪化。而孝献皇后则得到了顺治的极度宠爱,仅仅一个月,她便迅速晋升为皇贵妃。看起来,顺治第二次废后的计划即将实现,但关键时刻,孝庄太后出面维护了蒙古女子在清朝后宫的地位,顺治的废后计划因此未能实施。
尽管如此,顺治依然为孝献皇后做了许多超常规的举动,最显著的是两次大赦天下。第一次是在孝献皇后被封为皇贵妃时,顺治颁布了大赦,这在清朝历史上是唯一一次因册封后妃而大赦天下。第二次则是在孝献皇后生下皇四子时,顺治再一次发布大赦,这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赦。第一次是在皇太极的后宫宸妃海兰珠生下皇八子时,也曾举行过类似的大赦。
然而,孝献皇后的命运却并不美好。首先,她所生的皇四子不幸夭折,而孝献皇后自己也在22岁时因病去世,香消玉殒。这使得顺治也未能逃脱天花的魔咒,英年早逝。
与姐姐孝献皇后相比,贞妃在历史上的身影似乎较为模糊。关于贞妃进入皇宫的年份没有明确记载,不过一般认为她是在孝献皇后入宫之后才加入的。而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始终不高,即便姐姐晋升为皇贵妃,贞妃依然只是一名庶妃,几乎没有得到顺治的宠爱。她一直处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,看着姐姐与皇帝亲密无间,甜蜜相依。
然而,顺治驾崩后,满清皇室对董鄂氏家族产生了不满,为了避免家族遭遇灾难,必须有人作出牺牲。在这一时刻,贞妃挺身而出,决定为顺治帝殉葬。殉葬在当时是一种得到广泛褒奖的行为,而满清皇室也似乎认可了贞妃的请求。于是,在顺治去世后不久,贞妃主动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,决然地为家族的安全牺牲了自己的生命。与其姐姐相比,贞妃的这一行为更应被铭记,她的勇气与牺牲,展现了她的忠诚和大爱。
顺治十八年二月,董鄂氏被追封为皇考贞妃,并被葬入孝东陵。
参考资料:《清史稿》《清世祖实录》《清皇室四谱》
发布于:天津市